缺水,影響的將不會只是你我現在的生活,現在的問題不解決,下一代面臨的問題將更難解決,我訪問了很多專家,得到的答案都是"提高水價",但很多人也同時告訴我,這是不能說出口的事,因為會引起反彈。
自來水究竟有多便宜?
我們來算一下,一度水就是一千公升,可以裝滿600cc的礦泉水1667瓶,但自來水費只要花11元,瓶裝水卻要花費三萬元,價差3000倍耶!大家寧可花錢買瓶裝水,卻不願調高水費?
面對極端氣候,旱災和水災有可能輪流發生,要維持穩定供水以及保證良好水質,制定公平合理的水費標準,強化水資源產業,給民眾一個不會缺水的未來,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措施,在符合公平合理的標準下做調整,並且讓民眾清楚知道目標是甚麼,怎麼做可以達成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持續不下雨讓台灣缺水危機再現,但一場颱風、一股西南氣流,就能讓各地氾濫成災,每次遇到問題,就會談到水庫清淤、管線防漏、廢水回收再利用等等治水良方,但問題還是一再發生,除了民眾節水觀念可再提升,政府的水資源管理政策該如何調整?請看財經火線的專題報導。
努力造雨終於小有成果,這幾天開始下雨了,但是,只下1、2天的大雨所累積的雨量,對於水庫的進帳仍然不夠,水情依舊緊繃。
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溫麗琪:「聯合國已經預測15年後,有40%國家缺水,我們未來水資源,會越來越少,對我們是很不利的發展。」
台灣年平均降雨量2467公釐,是世界平均值的2.6倍,但台灣卻同時也是,全世界排名第18的缺水國。
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羅瑋博士:「因為我們用水並不十分節約,水庫或其他儲存設施,不是十分完善,具期規劃跟投資,相對也比較落後一些,跟水價相對偏低,也有直接影響。」
台灣水價有多低,和世界各國比一比,台灣1度平均11元,是東京的1/6,而在另一個國家以色列,1度基本是約新台幣70元,而用水量在14度以上,每度立刻提高到,新台幣113元,以一家4口人來算,2個月的水費大約要花4~5000元。
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溫麗琪:「錯誤的觀念說經濟發展,所以要維持低的水價,要補貼很多水,可是當水價很低,有些好的環境科技就出不來。」
商業發展研究院商發所副所長朱浩:「我們可能沒有辦法,容許低廉的價格
讓我們現在該做的很多事情沒辦法做,造成現在的困難,尤其現在氣候變遷,看起來不會比較平緩。」
如果缺水的問題,無法獲得有效解決,對經濟就會有所衝擊。
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羅瑋博士:「很多農田已經休耕,對農業衝擊比較大,限水措施提高到20%以上,才會對製造業,產生實質性的影響,這時候才會對,台灣經濟成長造成,比較嚴重實質性的傷害,可能會逼近到,1%左右的下修。」
台灣多年來曾經面臨,多次嚴重水患及乾旱,而上一次嚴重乾旱,距今也不過13年。
我們必須面對的是,低水價的時代已經過去,公平合理的水費標準,是解決水資源問題,不可迴避的關鍵,否則缺水限水,只會像雪球般越滾越大。
(民視新聞綜合報導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n0611vDnpY